《翰墨神韵·时代华章》时代人物赵仰柴特别报道

2024-09-25 来源:网络 阅读:1125

75载砥砺奋进,75载春华秋实。在新中国即将迎来成立75周年的历史时刻,与新中国同行的中国文联也迎来了75周年。从峥嵘岁月到扬帆起航,75年来;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国文联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,倾情投入、辛勤耕耘,与时代同步伐、与祖国共命运、与人民同呼吸、与社会同发展,在文艺创作、文艺活动、文艺惠民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,取得丰硕成果。

《翰墨神韵·时代华章》时代人物特别报道,重点邀请赵仰柴老师,来讲述他与艺术之间的故事,让观众能够多角度、多方面了解中国文化,感受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的崭新风貌。他凭一己之力将中国书法推向世界舞台,其影响力跨越国际深入人心。

赵仰柴先生,西安市长安区人。其家学深厚,幼年起练 字习书,青年时逐而专致。此时又得到我国著名美术家、雕 塑史论家、美术教育家、考古美学创始人王子云先生(系吴 冠中、王朝闻等艺术大师的老师)及其夫人文博专家何正璜先生的悉心教诲,影响至深。习书的同时,开始了书法理论的研究,以求丰富自己书法艺术底蕴。他常以于右任先生的 话“文字为人类表现思想发展生活之工具,书法为中国特有 的艺术,亦为我国古今教育要科,关系国家民族之前途至大, 不可以小技视之也 ”为镜,可见其对待书法艺术态度之严肃。在他看来,一部书法史,就是汉字书法继承和创新的歷史,所以他是将继承和创新等同视之,才有今天的书法艺术成就(摘自中国华文教育网)。他说,柴虽习书六十余载,先为所逼,中途专致,后常因书艺难以长进而困 之。感慨,已虽 慎重将事,力避乖僻,终格于寡学而匠气难脱,错讹 难免,所书难当高明大雅也, 自慰为己生活之点缀矣!  虽如此,但其书法作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,已被国内 多种报刊、杂志发表;曾被国际、国内友人收藏;作为政府 礼品赠送;被国家有关机关刊物采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收藏。庆其书法作品但凡参与书赛者, 犹能获奖也。甚幸矣!2023年先后出版(大红袍合集)中国近现代名家典藏集, 中国书画百年经典集,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典藏集,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集等。2023 年荣获国务外交礼品师。2023 年被聘为国宾礼特邀艺术顾问。2024 年被国宾礼官网授权颁发:艺术市场评估证书、收藏证书、鉴定证书、中国国宾礼艺术家、国宾礼特供证等。2024 年被评为国际名人百科艺术顾问。

笔墨从容 真力弥满——记著名书法家赵仰柴

赵仰柴先生对于书法的理解,正是与古人精神相同源,即书画之妙,当以神会,难可以形器求也。所以自从艺书法以来,赵仰柴先生始终都是重视于书法之气格,从不刻意造作,更不故弄玄虚,是谓古意清奇,书如其人也!与此同时,作为一名法古融今的书法大家,赵仰柴先生的书法造诣也更是极具于一派鲜明风范,令人一眼便知这是他的作品。书中既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,又能寄妙理于豪放之外,笔墨耕耘六十载,终于书法问道中参得真知灼见,并因此赢得了业内同行的高度赞誉!由此称赵仰柴先生是一位具有真才学识的书法家,也的确是实至名归,当之无愧!

从作品中,我们不难看出赵仰柴先生走的正是一条碑帖交融的求索之路,如二王的魏晋风骨、董其昌的简约清遒,黄庭坚的笔画欹侧,不受羁束,乃至于魏碑中的朴拙劲健!在赵仰柴先生的笔下都是有所博观约取,而这种集众家之所长以为己用的取法格局,也正是构筑其书法风格基调的根本所在。换句话说,他的书法可以理解为是对前人智慧的精妙融合与再创造,既展现了深厚的取法学养,又体现了非凡的书风造诣,所谓自运在服古,临古须有我,正当如是也!

所以他的书法既不属于纯粹的帖派,同样也不属于纯正的碑学,而是在碑帖两派之中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风格契合点!由此体现在作品中,正是尤以笔墨的运思挥毫最为独特,书中赵仰柴先生从不拘泥于某种单一的锋毫,而是能取锋毫之变化,或在旋折进退中尽显威仪神采,或在绰有馀裕时结字峻秀,欹斜如醉仙,险劲于奋斫,从不书于取巧,此诚如南宋姜夔于《续书谱》中所言,即是随意用笔,任笔赋形,失误颠错,反为新奇也!

赵仰柴先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书法成就,性情之真与取法之广无疑是两大关键。但归根结底,这一切辉煌成就皆是源自他数十年如一日的笔墨深耕。在无数次笔秃千管的磨砺中,他精研古人之法,汲取精髓;有在墨磨万锭的日益坚持下,独辟蹊径,立意高远。诚然,他的书法虽没有像米芾、张旭那般的狂放意态,但这并不意味着赵仰柴先生就是一位拘谨含蓄之人。相反,在其每一幅书法作品中,我们都能深切感受到他的骋纵横之志和散郁结之怀!而那如风翥鸾翔,似奇反正的翰墨笔触,不仅是他对传统技法的精准掌握,同时也更是他内心文人精神的真实写照,书道魅力,一目了然!

笔墨从容,真力弥满。书者修其心,俗者媚匠气,今赵仰柴先生就可以说是属于前者一类。他从不为外界书途所惑,而是始终坚守内心之追求,潜心于书道,只为弘扬翰墨之正气,树立文化之勋猷。即便荣誉满载,他也仍是笔耕不辍,临池不息,这份淡泊守正的心志,足可令人由衷敬服!或许孙过庭“得时不如得器,得器不如得志。”的书法境界,就是对赵仰柴先生书品的最佳诠释。

故宫博物院:单国强

初识赵仰柴

闻 频

赵仰柴是书法家。

我第一次和他见面在他的长安县故乡故居的庭院里。他虽已年届七旬,但身姿情状丝毫不显老态。

或许是老朋友此前的从中铺垫,我俩初次见面,彼此都有种莫名的亲切感。

他先让我观赏他的花园。

花园不大,就在楼下。不知费了多少心智,他把这不足半亩的宅基地打理的朴拙清雅,风情别具!

园子的建材都是东拼西凑的;有盖房剩下的青砖红砖;有装修破损的地板石料;有各地捡来的奇石;还有四处搜罗的瓮罐。形形色色,无奇不有,但都能为其所用,反而营造了一种返朴归真的自然美,令人陶醉,浮想连翩……

我来时已是初夏,去年的桂花早谢了,红梅和腊梅只剩了枝杆,芍药牡丹还留有残花,只有火红的蔷薇和淡黄的藤本月季开得正艳!

据仰柴讲,他这小院里各种花木有六十余种,一年四季鲜花不断。四季长青的还有萧墙后面的那丛翠竹和几棵碗口粗的广玉兰。

他说,他还在花木中间常种些菜,自食足矣!

听着他上心的述说,看着他欣慰的表情,我眼前闪过的是采菊的陶潜,遇仙的秋翁。我知道,他的一往情深,不只是多年为这庭院的劳作,而是这庭院里深藏着他不为人知的心境!

赏罢庭院,他带我们进屋喝茶。

还未及落座,他墙上的这些书法作品先征服了我。这时,征服我的还不是书法的内容,而是字的气场和品格!

我喜欢这些字,不俗不匠,淡远俊秀,远离了当今浮浪的喧嚣和时尚。就像汉莲开花,根系全在千年的泥土中……

面对这样的字,无需多想,这些字早已超越了原有的“字象”,

都是经由书家心的过滤的。书家的志趣、品格、心性、学养,以及审美的趋势和追求,都尽在其中矣!

而这些,也正是艺术品综合魅力之所在。

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崇尚“写意”的,而这个“意”,全在作者对事物的自我认知和心灵的感悟!

由于“认知”和“感悟”的差异,便有了艺术家的高下之分,雅俗之别和品味的不同。王羲之说的“须得书艺转深,点画之间皆有意”,强调的,就是这作者的主观表述!

古人说:“文如其人”,其实字也如其人。看看他常书的内容,再留神一下他书写的流程,其书者的心志和性情已基本可看出八成!

“修身岂为名传世,作事唯思利及人”。

“立脚怕随流俗转,高怀犹有故人知”。

这类条幅传递的信息,是他的三观。

“守黑方知白可贵,能繁始悟简之真”。

“偶来松树下,高枕石头眠……”。

这些书录,都展露着他的志趣和情操。

我细读了他的【赵仰柴书法作品选】,其中所书的古典诗词名篇佳句,内容清一色的智深,高雅!

不难看出,这些都是他笃信的处世箴言,都是他神往的雅士情怀……

现实中,赵仰柴也是这样的人!

他待人谦和诚朴,行事不饰不矫,在他极富亲和力的气场中,暗含的是他的修为和教养。

赵仰柴出身书香,祖上几代都是长安大户,自幼家长的尺戒,父辈的熏陶,让他从小就悟到了学问的艰深和艺术的玄妙。所以时至今日,虽然他年届七旬,书艺亦成不凡的风貌,但他自知前路甚远,做人从艺,也离自己的心期甚遥……

家世的基因,后天的学养,形成了他怡然散淡的天性和随遇而安的心态,这让他活得自尊、自爱,且自由、自在!

他不随波逐流,也不趋时媚俗,不论世风如何喧闹,他能在古人先贤的安贫乐道中,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……

我喜欢这样的人,清纯,坦诚,本色,和这样的人相处,心神不累,且常有独步山荫,问道古寺的感觉!

所以,读他的字,已不必滞留在出处、因袭和流派,也不必考究其笔法、功力和章法,只徜徉在他营造的艺术境界,享受这字里行间的韵味和内涵足矣!

不知君以为何?

2020年12月26日



延伸 · 阅读